成语”劳燕分飞”的由来
“劳燕分飞”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,但你知道其中的”劳”指的是什么吗?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时,都会疑惑:劳燕分飞中的劳是什么鸟?其实,这里的”劳”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”勤奋”的意思,而是指一种叫做”伯劳”的鸟类。
这个成语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’里面的”伯劳飞燕,各自西东”,后来演变为”劳燕分飞”,用来形容夫妻或情侣分离。伯劳和燕子都是候鸟,但它们的迁徙路线不同,一个往东一个往西,因此古人用这个现象来比喻分离。
“劳”就是指伯劳鸟
那么,劳燕分飞中的劳是什么鸟呢?答案很明确:就是指伯劳。伯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鸣禽,属于伯劳科,全球约有30种,中国有9种。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一个像鹰一样的钩状嘴,看起来相当凶猛。
伯劳的习性很有意思,它们虽然是小型鸟类,但性格却特别凶猛,甚至被称为”小猛禽”。它们会捕食昆虫、小型爬行动物甚至其他小鸟,而且有个独特的习性——会把猎物插在荆棘或尖刺上储存起来,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”屠夫鸟”。
为什么用伯劳和燕子比喻分离?
既然知道了劳燕分飞中的劳是什么鸟,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用伯劳和燕子来比喻分离呢?这主要是由于两种鸟的迁徙习性完全不同。
燕子是我们熟悉的益鸟,它们春来秋去,喜欢在人类居住的屋檐下筑巢。而伯劳虽然也是候鸟,但它们与燕子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环境都大不相同。燕子喜欢近水而居,伯劳则偏爱开阔林地;燕子温顺亲人,伯劳凶猛孤僻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鸟类天然很少同飞,古人便用它们来比喻分离的伴侣。
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
“劳燕分飞”这个成语不仅告诉我们劳燕分飞中的劳是什么鸟,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伯劳和燕子常被用来象征不同的性格和命运。
伯劳因其凶猛习性,常被视作刚烈、孤独的象征;而燕子则代表温顺、眷家的特质。当两者分飞时,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更能表达分离的无奈与伤感。这也体现了古人对天然观察的细致入微,以及将天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聪明。
小编归纳一下:从成语进修天然聪明
通过探究”劳燕分飞中的劳是什么鸟”这个难题,我们不仅学到了伯劳这种有趣的鸟类,也了解了一个常用成语的渊源。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很多都来源于对天然现象的观察和拓展资料。下次听到”劳燕分飞”时,你就能准确说出”劳”指的是伯劳了,还能跟朋友分享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