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_得癌很灵_引热议,律师解读法律责任

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”得癌很灵”引热议,律师解读法律责任

事件回顾:商家诅咒差评顾客”得癌很灵的”

近日,一则”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得癌很灵的”事件引发网络热议。福建泉州一家餐饮店老板在外卖平台以”会得癌”回怼顾客差评,类似事件在杭州也发生过网约车司机张贴”差评者得癌症”纸条的情况。这些商家用恶毒语言诅咒顾客的行为,不仅严重伤害消费者情感,更涉嫌违法侵权。

面对差评,商家本应虚心接受改进,为何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回应?难道真的认为”诅咒得癌很灵”能吓退消费者吗?这种既无职业道德又涉嫌违法的行为,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。

法律分析:商家诅咒行为涉嫌多重违法

从法律角度看,商家用”得癌很灵的”诅咒差评顾客,至少涉嫌侵犯消费者三项权利:

1. 名誉权侵权:根据民法典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。商家在公开平台诅咒顾客,明显带有侮辱性质,若导致顾客社会评价降低,即构成名誉侵权。

2. 人格尊严权侵权: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,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。商家用”得癌很灵”这种恶毒语言回怼,严重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。

3. 违反治安管理:情节严重者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,公然侮辱他人可处拘留或罚款,商家诅咒行为完全符合这一情形。

平台责任:未及时处理需承担连带责任

作为第三方平台,对商家此类不当言论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:

平台应建立检查监控制度,及时处理违规商家

若明知商家长期辱骂顾客却不处理,需承担连带责任

平台自身制度通常也禁止商家辱骂行为,不作为即违约

在这起”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得癌很灵的”事件中,平台已对相关评论进行折叠处理,并表示将核实情况。但更值得反思的是,为何有顾客反映该商家言语不当持续两年,平台却未及时有效处理?

消费者维权指南:遭遇诅咒怎样应对

如果不幸遇到商家用”得癌很灵的”诅咒差评,消费者可以采取下面内容维权措施:

1. 立即取证:截图保存商家回复原文,包括时刻、账号信息等,必要时可公证保全

2. 平台投诉:通过平台投诉渠道要求处理,平台有义务对违规商家采取措施

3. 行政投诉: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要求行政处罚

4. 民事诉讼:名誉权受损严重时,可起诉商家要求赔礼道歉、赔偿损失

记住,给差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,商家无权用”诅咒得癌很灵”等方式恐吓报复。面对这种恶劣行为,我们既要勇气维权,也要保持理性,通过法律途径难题解决。

小编归纳一下:差评不可怕,可怕的是商家的错误应对

“顾客写差评被商家诅咒得癌很灵的”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:在互联网时代,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亟需规范。差评本是改进服务的契机,用诅咒威胁顾客不仅违法,更会彻底失去消费者信赖。

对于商家而言,面对差评应虚心接受、积极改进;对于平台而言,需加强监管,及时处理违规行为;对于消费者而言,要勇气行使评价权,遇到侵权时依法维权。只有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构建健壮、文明的网络消费环境。

版权声明